孩子真的是一張白紙嗎?

  • 2012-09
  •  
  • 天下雜誌出版
  • 作者:張黛眉
孩子真的是一張白紙嗎?

如果有機會帶孩子去公園玩,不妨坐在一旁觀察孩子們。你會發現,每個孩子不只外表不一樣,穿著打扮不一樣,面對相同情況的行為反應,也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摘自:這樣因材施教,就對了!-認識9大氣質,揭開孩子的天賦密碼

 

如果有機會帶孩子去公園玩,不妨坐在一旁觀察孩子們。你會發現,每個孩子不只外表不一樣,穿著打扮不一樣,面對相同情況的行為反應,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孩子跑跑跳跳、爬上爬下動個不停;有的孩子動作斯文,慢條斯理,或是喜歡靜靜坐在一旁看別人玩。有的孩子不顧大人的叮嚀,不斷地嘗試危險的玩法;有的孩子卻正好相反,在父母的鼓勵下,仍不敢試一試往上爬。孩子這種與生俱來,對內在或外在刺激的反應模式,我們稱之為「氣質」,也可以說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

一九六○年代兩位心理學家湯瑪斯(Alexander Thomas)與卻斯(Stella Chess)曾以數百位紐約兒童為對象,進行了長期的追蹤研究,提出從九個向度來描述氣質的概念。他們發現,從嬰兒出生不久之後就可以觀察到這些性格氣質表現,而且隨著成長,維持相當的穩定性。

氣質使每一個人在與外在環境互動時,產生自己的行為風格。氣質也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反應方式。例如有些孩子天生反應強度比較強,不論高興或是生氣,都會明顯表現出來,這樣大家比較容易知道他的情緒和需求,而予以回應。相反的,反應強度弱的孩子,別人常常會忽略他的感受和需要。外向的孩子常會主動和別人交談,比較容易交到朋友;內向的孩子,看到人就躲,減少了與人互動的機會。因此孩子的天生氣質,再加上它所引發的反應,會帶給孩子相當不同的生命經驗,對孩子的影響相當深遠。

孩子真的是一張白紙嗎?

每個媽媽,多多少少曾經在心裡想像過自己的小孩未來的樣子:「我希望兒子將來是一個有教養的小紳士。」「我一定要把女兒打扮成小公主一樣。」「我希望兒子可以當籃球選手,在運動場上逞威風。」「我希望女兒強悍一點,要會保護自己才不會被別人欺負。」

將自己的期待或是人生未完成的夢想,投射在新生兒身上,是人之常情,不過往往也是失望和親子衝突的起點。因為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從受孕的那一刻起,他就帶著從父親和母親身上遺傳的一組獨特的基因,有著獨一無二的個性和能力。這些天生的特質,有些部分不是後天的教養能夠完全扭轉和改變的。期待生個白雪公主的媽媽,後來才發現自己的女兒原來骨子裡是個俠女。希望兒子像個英勇戰士的爸爸,最後也不得不為家裡那個小心謹慎的小紳士,調整自己的期待。相反的,父母必須把自己變成一張白張,這樣才能完全無條件接納孩子最原本的樣子。

孩子的氣質是與生俱來的,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來自於遺傳,也有些來自於母親懷孕和生產過程的影響。在母親懷孕時,胎兒的氣質其實已經悄悄形成。懷孕期間的突發狀況,例如,母體感染流行性感冒,或心情極度緊張憂鬱,長期酗酒或藥物濫用,也可能影響胎兒的氣質。

比較敏銳的父母,在孩子還在襁褓時,就可以覺察到孩子獨特的反應方式。尤其是已經有過一個孩子的父母親,會發現第二個孩子和第一個孩子有某些方面的反應是不同的:像是比較愛哭或比較容易逗他笑,每天睡醒的時間是規律的還是很難預測。等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和孩子的相處時間更久了,就會慢慢發現孩子的某些個性比較像自己、另一半或家裡的其他親人。近年來許多關於人類遺傳的研究都發現,遺傳在性格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這和我們過去認為個性完全是後天環境造成的觀念大不相同。

如果有機會,爸爸媽媽可以回到原生家庭問問父母親,自己小時候是個怎麼樣的小孩,好不好帶?是乖巧順從還是調皮搗蛋?相信從父母的描述中,不難找到氣質遺傳的蛛絲馬跡。

原來,氣質是這麼回事

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來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呢?

湯瑪斯(Alexander Thomas)與卻斯(Stella Chess)兩位學者,經過長期的研究,提供九個不同的方向做為我們思考的基礎。本書會依照這九個向度分別加以說明。

活動量:

一整天包括睡覺、遊戲、做功課、吃飯、穿衣、洗澡等日常活動時,身體活動量的高低。活動量大的孩子整天動個不停,無法安靜坐在椅子上,常爬上爬下、動來動去或東摸西摸。

規律性:

規律性:孩子日常生活作息的規律性。例如,睡覺、起床、吃飯(包括食量)及睡眠的時間,是否大致上是可預測的。

趨避性:

孩子在面對新鮮的人事物時第一個反應是接受還是拒絕。例如在面對新的食物、環境或陌生人時,是大膽的主動靠近或是害羞的猶豫退縮。

適應度:

孩子在面對轉變時的適應狀況,對於不是他所預期的轉變,能夠快速的調整自己的期待,還是需要時間適應和調整。

反應強度:

不論是說話、哭鬧的聲音,或是表現快樂或煩躁的情緒時,反應是強烈的還是溫和的。

情緒本質: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較常表現出友善的、愉快的情緒還是不友善、不愉快的情緒。

堅持度:

孩子的活動(如閱讀、做功課、練習樂器或運動技巧等)不會因任何困難阻撓或干擾而中斷的程度。也就是說,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仍持續嘗試去解決,繼續維持活動的方向不輕易放棄。

注意力分散度:

孩子是否很容易被周圍環境的刺激干擾,而改變他的活動目標,或者對周遭的景象、聲音、光線、人等刺激視若無睹,非常專注在自己的活動上。

反應閾:

外界的物理刺激,如噪音、燈光或氣味等刺激的強度要有多強,才能讓孩子覺察到並做出反應。反應閾高的孩子需要很大的刺激量才會有所反應,反應閾低的孩子則相當敏感。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3547&view=full&time=134997397428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圓圓的小腳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