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運用豐富的感覺刺激促進大腦發展(上)  

 

2009/11/27
    健寶園幼兒體能發展中心
 
|   文章提供:健寶園專業幼兒體能發展中心

|   圖片提供:美國GYMBOREE .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 合作對象:貝比卡兒~資優寶寶成長園季刊

◎ 主題:從小做起‧掌握孩子的成長關鍵

感覺統合----運用豐富的感覺刺激促進大腦發展(上)

  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幼兒的大腦發展及智能成長,在出生後的前三年是最重要的時刻,除了遺傳的因素外,豐富的感覺刺激是影響兒童最重要的原因。

”感覺統合”---寶寶從一出生就開始的感官之旅 !!

  所謂感覺統合,就是一個人將各種感覺輸入腦中,經過整合,再適切的反應到生活上的總體機能。提出「感覺統合」學說的美國艾爾絲(Ayres)博士指出:人腦就像是一部感覺處理機。嬰幼兒期的寶寶,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主要依賴感覺印象,所以,你會發現他們經常動個不停,忙著尋找感覺刺激,然後把資訊傳入腦部,由腦來統合觸覺、視覺、聽覺、平衡覺…等基本感覺,幫助他們學習做出適當的反應。

什麼是”感覺”?

  所謂的感覺,便是指觸覺、耳前庭(平衡)覺、本體感受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以下我們將就耳前庭(平衡)覺、本體感受覺兩種感覺系統說明其發展及其重要性。

(一)耳前庭(平衡)系統

  對抗地心引力是人類的本能。從小嬰兒時期起,我們便從各種動作、遊戲中,學習判斷自己和地面的關係,作為出力、牽動肌肉的參考。這便是平衡的開始。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歡坐蹺蹺板、搖木馬,也愛爬到高處。兩者都給他們一種高度的刺激,體驗在空中起伏的刺激,學習地心引力對他們的影響。

  耳前庭 (或稱之為平衡)的系統是用來偵測動作的。耳前庭感受體位於耳鼓內側,套在三個如環圈狀的管子之中,每一個用來管一個乎面,所以前庭感受器是設計以接受三度空間中任何一個方向傳來的任何一點動靜的。

  受精卵形成後,胚胎可在母親的子宮內感覺到動感,前庭系統便已開始成形。內耳中的感受器在受孕後九星期便開始發育,而在第十至十二星期起,便開始發揮功能。

  耳前庭感受器可分為兩種,一種感受地心引力(重力),另一種則接收動作, 加速度或減速度。重力感受器位於內耳的LABYRINTH,當寶寶將頭部向前、向後、或向兩邊移動時,他便牽動了重力感受器的重力,這訊息便可告訴他身體在空間的位置(前傾、後傾或倒立等)。

  第二種前庭感受器則是位於充滿液體極小的半圓形管道中。當頭部向不同方向移動時,管道中的液體也隨之移動,刺激到前庭感受器。這些感受器接收到的訊息可以告訴我們方向及速度。兩種感受器 (重力與動作)可以告訴我們與地面之間的相對位置,而且正在以多快、向什麼方向移動的。

  幾乎每一名兒童 (和許多大人)都追求前庭系統的剌激。不過我們必須小心,不可過份剌激這系統,因為過份刺激前庭系統不但對寶寶身體有害,而且會造成昏暈及暈車(船)等現象。一定要讓兒童自己控制他要接受的剌激量。

* 適合寶寶的活動

  1. 大車輪:爸爸媽媽利用家中大臉盆,將大型或長形枕頭放置於上面,製造弧度以利搖晃,讓寶寶坐或臥在枕頭上面,大人輕輕搖晃,等寶寶適應之後再慢慢增加弧度。
  2. 飛飛寶寶:大人從寶寶背後輕扶寶寶腋下,再將寶寶輕輕舉高一起旋轉或搖晃,注意幅度要由小至大,讓孩子可接受的刺激量慢慢增加。
  3. 超人溜滑梯:利用不同姿勢溜滑梯,可以坐滑,趴滑溜下溜滑梯,或是慢慢以走步方式走下溜滑梯,大人在一旁注意寶寶安全即可;如此可訓練孩子全身肢體平衡及協調性。

(二)本體感受系統

  小嬰兒出生不及幾個月,便會對自己的小手發生興趣,不時的觀看、舔玩。從這些動作中,寶寶知道了手的存在。六個月以後,他的興趣逐漸轉移到腳部,進而對全身的配置有了瞭解。在心中有了一個自己身體的假想圖後,寶寶學習利用這假想圖中的工具,從事活動,一方面更加認識自己的身體,一方面也認識外在的環境。

  本體感受器是人身中第二大感覺系統,它讓我們感受到身體每一個部位與其他身體部位之間的關係。不論這些部位是否在動作或呈休止狀態,本體感受系統都負責探知其相對位置。這是因為肌肉、關節、筋腱在收縮與放鬆時,將感覺傳出的緣故。而且,骨頭外層所包覆之鞘也有本體感受接受器,可將有關身體在空間的相對位置的訊息傳出。

  本體感受系統發達,我們可以不必一一察看身體的各部份在做什麼事,便做動作。一些簡單的動作,如上、 下車,都可以在幾乎沒有眼部回饋及不大注意的情況下完成。重量及抵抗力也可以經由本體感受系統迅速傳達。

* 適合寶寶的活動

  1. 烤丸子:由爸爸或媽媽其中一人抱住寶寶一同仰躺在地上,另一人可將大球輕輕滾過小朋友的身上,來回數次讓寶寶感受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
  2. 隧道爬行:利用家中椅子並排製造一個開放式的隧道,或是用大紙箱製造兩邊可穿越的隧道,孩子學會要一面調整全身各個部位,一面爬行通過。
  3. 漢堡山:在家中鋪些軟墊,並利用枕頭製造許多高高低低的坡度,孩子要在軟軟的坡面上爬行,並想辦法運用全身肢體以達到最佳協調。
  4. 跨越障礙:在墊子上用棉被、毯子等各自捲成一個個圈,中間再放置玩偶等障礙物,排成一排讓寶寶練習跨越,寶寶可以練習運用自己的身體去測量與物體的關係與距離。

◎藉由感覺統合我們可以更清楚寶寶的發展及需要:

● 嬰幼兒期是「感覺--動作發展期」(Sensory-motor development):

  寶寶出生的前幾年,還無法用抽象的概念來瞭解事物,必須以實際的感覺來認知與學習,所以他們以身體和四肢的動作來增加感官及運動的經驗。慢慢地,他們的感覺,動作組合逐漸成熟,才能接受日後文字及抽象符號的學習。

●幼兒階段的「感覺統合」發展,直接影響日後的學校適應與人格發展:

  寶寶有一天會長大進入學校讀、寫,做算術,甚至跳繩、賽跑、騎馬打仗。這些在大人看來理所當然的活動,都需要靠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孩子才能感到勝任和滿足。例如,閱讀需要視覺和頸肌及內耳特殊感覺器官非常複雜的感覺統合。

◎如何幫助寶寶發展健全的感覺統合能力:

●鼓勵寶寶多看、多摸、多聽、多動:

  腦部的發育在四歲時已幾乎全部完成。在這段人腦成長、變化最快的期間,多讓寶寶接觸外界環境的刺激,鼓勵寶寶多看、多摸、多聽、多動,不但可以增加寶寶的生活樂趣,對事關緊要的腦部發展也有很大幫助。

●讓寶寶有機曾反覆練習、建立自信:

  你的寶寶是否喜歡一遍遍玩同樣的遊戲?或者,每天要媽媽講同一個故事,百聽不厭?寶寶的理解力和熟練度就是由這樣的「重覆練習」而來,經由一次次的練習,可以強化大腦內的神經網路,精進活動技巧,而自我控制和掌握的感覺,正是建立自信的起步。

●參與寶寶的成長,共享美好的親子時光:

  對寶寶來說,父母是最好的玩伴,同時,也是帶領他認識世界的啟蒙老師,0至六歲,正是寶寶感覺統合與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期,多給孩子適時的鼓勵和引導,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替寶寶選擇家庭以外的學習機會:

  隨著都市化的發展,生活空間愈來愈小,孩子的活動範圍也相對受到限制,根據統計,大約有百分之五到十的學童中,其感覺統合能力上有相當的缺陷,而變成學習障礙。父母非常需要替孩子尋求有益感覺統合發展的遊戲設備與方式,讓孩子在有意義、有樂趣的環境中,盡情地探索、學習。

  孩子的成長需要您的加入,所以親愛的爸媽可別遲到了,讓寶寶在您的帶領下,從遊戲的環境中,快樂成長,頭好壯壯!

http://www.babecare.com.tw/knowledge/index_info.asp?xx=%B7P%C4%B1%B2%CE%A6X%2D%2D%2D%2D%B9B%A5%CE%C2%D7%B4I%AA%BA%B7P%C4%B1%A8%EB%BFE%ABP%B6i%A4j%B8%A3%B5o%AEi%A1%5D%A4W%A1%5E&nn=161&kind_id=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圓圓的小腳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